查看原文
其他

建区30周年 | 我家30年:同德围蝶变,他最想说的是……

2017-01-21 郑少敏 谭札烽 白云时事


       同德围,一个曾被称为“围城”的地方,它在许多市民心中的形象,多是以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出现。近日,记者走进在同德围土生土长的黄福顺一家,听他从交通出行、周边环境、物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,讲述同德围30年来发生的变化。



同德围的发展变化让黄福顺一家感到越来越幸福。

忆往昔

遍眼望去全是农田  出行只有泥土路

        “当时同德围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,周边都被农田覆盖,哪有现在随处可见的住宅高楼。”说起30年前属于广州郊区范畴的同德围,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黄福顺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
    

       他说,那时大家都是务农的,各有一亩三分地,以种植茨姑、马蹄等农作物为主,而每个生产社都是有任务指标的,确保城区蔬菜供应的充足,所以,当时村社的集体收入来源,除了极少量作为低端仓库、厂房出租收取的物业租金外,主要还是靠种植蔬菜所得,每年下来生产社的股份分红极少。“我们家共有6个兄弟姐妹,养活起来确实不容易,经济十分拮据。”
    

       黄福顺说,正因为到处都是农田,当时的同德围交通出行十分不便。“以前同德围只有幼儿园和小学,到了中学,我每天都要‘撑艇仔’过新市涌,才能走出同德围去读书。”黄福顺说,甚至直到70年代,同德围仍然只有一条没有交叉路口的主干道——西槎路,可谓“华山一条道”,还是雨天泥泞不堪、晴天尘土飞扬的两车道黄泥路。“这条路人多车多路窄,很不耐用,经常被压坏,大坑连着小坑。修补的时候,我们直接在周边农田就地取材,借助木板砖模打成成品泥砖,然后一块块砌筑起来。”
    

       黄福顺告诉记者,30年前,西槎路只有17路一趟公交车途经,更别指望有公共交通延伸至各村各社。随着越来越多人聚集到同德围居住,出行难问题愈发显现。“那时从外面要打个的士回同德围总是被师傅拒载,给出的理由不是路不好走就是塞车。”

看今朝

出行难有所缓解  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

       说起同德围30年来的蝶变,黄福顺率先向记者谈论同德围的交通出行是如何突破“围城”之困的。他以西槎路为例说,以前是黄泥路、沙石路,现在硬底化并铺设了沥青,并由两车道拓宽至四车道,沿途增至9个公交车站,可同时满足10多条路线的公交车穿行。“现在还有四五条线路的公交车直接驶进村社,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。”
    

       当然,仅靠改造西槎路,对于面积只有3.59平方公里,人口却超30多万的同德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。“尤其是2000年至2010年这10年,交通出行最让人头疼,也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。”黄福顺表示,那时一塞起车来,从同德围到西村短短三四公里的路程往往要花上1个小时,更别说上下班高峰期,车子就直接走不动了。“随着2012年连接西槎路、增槎路的同康路开通,以及2015年南北高架桥的建设落地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行难问题。”
     
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黄福顺表示,除了交通出行,最让其津津乐道的就是同德围周边环境的改善:村道拓宽、公共设施补齐、电子门禁推广普及、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、“三线”下地、“六乱”现象被严控……“政府这些举措,我们是最大受益者。”黄福顺还说,相比以往集体物业“小打小闹”式地被租用为低端厂房、仓库,如今予以科学规划,通过升级改造等有效手段,一一变身为综合商业体,伴随的就是集体资产的提升,村民的腰包更鼓了。  

盼未来

望地铁早日竣工  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出行

       如今,近60岁的黄福顺夫妇早已搬进积德花园,与儿子儿媳和孙女同住。作为老党员,他每天除了帮忙打理村社事务,开始用更多时间享受天伦之乐。“相比以前务农日子,现在生活轻松多了。特别是儿子有份不错的工作,儿子儿媳很孝顺我们,我们很心满意足。”黄福顺说,今年春节,儿子打算带上全家坐高铁到湖南一带旅游。


2016年10月,八号线北延段经过同德围地区的4个站点均已全面施工,其中同德围站基坑开挖已完成近6成。杨凯 摄 



       现在,黄福顺最期盼的就是地铁8号线北延段工程能早日竣工,这条地铁一共有3个站途经同德围,“到时一定能从根本上方便居民的出行。”同时,他还特别关注广州火车站的高铁站改建工程。“其实火车站距离同德围并不远,相信火车站改建工程带来的交通枢纽‘福利’将会辐射到同德围。”
    

       黄福顺表示,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,特别是村改居以来,以往只顾个人利益的村民,逐步追求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,尤其是树立了一定的大局意识,一心一意想让村社经济发展得更快,让周边环境改善得更好。如2012年3月23日成立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咨询监督委员会,更是将当地居民民主意识推向一个新高度。
    

       黄福顺还希望社会和媒体一如既往地关注同德围的点点滴滴,加上政府部门更多资源倾斜,进一步推动同德围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。

策划、统筹 | 王玲

文  | 郑少敏

图 |  谭札烽

编辑 | 陈会

(本文由“白云时事”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。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